移至主要內容區

新竹管理處

新竹管理處

:::
:::

本處簡介

竹東圳的歷史與新生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新竹管理處目前灌溉面積約六千二百餘公頃,而竹東圳灌溉面積即達八百公頃,約佔總灌溉面積的13%之譜,並兼具提供民生用水(自來水公司員崠淨水場)與工業用水(寶山水庫供應新竹科學園區)之水源 外,在其上游竹東軟橋里附近利用圳路落差在軟橋地方設置桂山水力發電廠,是一座迷你小發電廠可供竹東地區用電,為非農業灌溉利用水源之特例。

竹東圳全長約21公里,以汲取頭前溪上游支流上坪溪水為水源,自上坪攔河堰取水口起,穿過軟橋里後;圳路進入一號隧道,此間以十三座大小隧道、六座水路橋、三座虹吸工及明暗渠等不同型式結構物,婉蜒穿行於竹東丘陵東北麓;途經員崠子、資源莊、上公館、大窩、菜窩園及油車窩,至三重埔南方約1公里處止。源源不絕地將上坪溪水源引經竹東地區,流入寶山一號水庫,造就圳路的綺麗風光、遍地良田及聞名世界的科技奇蹟。

本處簡介-竹東圳.jpg
歷史的回顧

  竹東圳在民國15年(西元1926年)(日本大正十五年)由竹東地區二重埔地方仕伸林春秀先生(照片一)出錢與集資,並與地方人士共同協力下,聘請日本技士動工興建,其主要目的為汲取上坪溪水源,並利用早期由日本人興建之軟橋發電廠(原建於民國八年,利用灌溉渠道流量落差發電之小型水力發電廠,其容量為100KW之法蘭西斯式橫軸水輪發電機二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機件故障而毀棄,復於民國八十一年間恢復供電,目前整治為觀光休閒區)銜接引用渠道作為導水路,施工歷時二年有餘,於民國17年完工通水,灌溉竹東地區農田灌溉面積達530公頃,受益面積達800公頃。

  在歷經六十七年之歲月及台灣經濟環境的轉型,由農業、工業至高科技的產業發展,原導水隧道設計規劃功能已無法滿足現今社會之需求,且其結構經長時間之沖刷及隧道坡降不足而造成淤積現象。原始隧道斷面為馬蹄形設計,隧道半徑為0.8~0.835公尺,側壁和仰拱為混凝土結構,頂拱則依地質條件有混凝土砌磚、全混凝土和無襯砌三種型式。經由歲月的侵蝕和環境的改變,竹東圳導水隧道結構在持續淘刷與地層擠壓作用下,逐漸顯現抽心、變形及坍塌的現象,致使全圳最大輸水量僅剩約1.28CMS,且亦有因地質不穩而造成斷水現象。

最後更新日期:2023/11/01
回頂部